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许润三传承工作室
刘鲁明名医传承工作站
刘根尚名医传承工作站
李佩文名医传承工作站
夏玉清名老中医工作室
祝肇刚名医传承工作站
国家级名老中医朴炳奎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佩文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哲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萍萍
首都名中医史大卓
首都名中医贾立群
首都名中医温建民
首都名中医谢立科
首都名中医金哲
首都名中医李方洁
首都名中医付国兵
首都国医名师许润三
首都国医名师王素梅
首都国医名师夏玉清
首都国医名师祝肇刚
首都国医名师李春生
首都国医名师于振宣
首都国医名师王鸿谟
今年7月12日就开始入伏了,而入伏时,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热!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防中暑的准备。就要进入到烧烤天气了,出门在外的朋友们,请自备孜然......
入伏后,防暑解热要注意点啥?
1、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夏季高温情绪易失控,为防"情绪中暑",提醒别为了省那么两个钱去挤大菜市,火车站人流窜动,大菜市进去是人挤人,逛一天汗臭熏天不说,人都急溜溜的,很多人去了之后,回家出现了心情浮躁、难以控制脾气的现象!真不值当!
2、千万不要吃太多冷饮
三伏天都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点!不是我绝情,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朋友,记住了哦!
3、不能长时间开空调
空调病,是现社会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四惠中医医院连世宏指出,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病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4、别戴美瞳了,容易得红眼病
由于天气阴湿,病毒细菌易侵袭,“红眼”的病人增多,尤其是戴着美瞳的年轻人。夏天是眼表疾病的高发期,急性结膜炎的患者会增加三四成,年轻人占的比例更高。专家建议,眼睛红了不要热敷,而要冷敷,有助于消肿;还要远离电子屏;不要用眼药膏,因为不利于渗出物排出,会加重病情。
5、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6、切记少吃肉,多吃“三薯”
夏吃"三薯"指的是土豆、紫薯和山药。土豆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可以预防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帮你补充维生素A和C,代替由于过多食用肉类而引起的食物酸碱度失衡,让你远离坏情绪。
总之,这么热的天,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保证睡眠,做到有备无患。
上一篇:脸发烫不是害羞!!也可能是病
下一篇:知道这些再也不怕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