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许润三传承工作室
刘鲁明名医传承工作站
刘根尚名医传承工作站
李佩文名医传承工作站
夏玉清名老中医工作室
祝肇刚名医传承工作站
国家级名老中医朴炳奎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佩文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哲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萍萍
首都名中医史大卓
首都名中医贾立群
首都名中医温建民
首都名中医谢立科
首都名中医金哲
首都名中医李方洁
首都名中医付国兵
首都国医名师许润三
首都国医名师王素梅
首都国医名师夏玉清
首都国医名师祝肇刚
首都国医名师李春生
首都国医名师于振宣
首都国医名师王鸿谟
最近,不少来我院的患者反映:总感觉肚子很饿,但是吃不了多少就饱了,饱了以后就肚胀,这是肿么回事,有解决的办法没?
从中医角度来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盛,腐熟水谷。如果腐熟水谷功能亢进,人就经常处于易饥饿状态;脾主运化水谷,若运化无力,那么胃中水谷不能及时转化为精微物质,故而出现脘腹胀满,因此这种症状是由胃强脾弱所致。此外,胃强脾弱之证,因脾的运化无力,还可出现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症状。治疗当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为主要治法,可用保和丸以消食导滞;健脾养胃丸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然而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不可一概而论,仍需根据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辅以祛湿、行气、活血等治法。
除药物治疗外,当注意日常饮食调理。做到“三分治七分养”,才能增强疗效。首先,注意饮食有节,选择容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鱼类等,少进油腻、豆类等不易消化或胀气的食物,饮水要少量频饮以防助湿,饭后少喝汤,少饮啤酒、碳酸饮料等带汽饮料;其次,需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脾胃受寒;第三,调节情志,尽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第四,适时体育锻炼,加强运动,适当散步做操,所谓“脾主四肢”,四肢活动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下一篇:春天花纷飞 哮喘高发患者应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