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
国医大师许润三传承工作室
刘鲁明名医传承工作站
刘根尚名医传承工作站
李佩文名医传承工作站
夏玉清名老中医工作室
祝肇刚名医传承工作站
国家级名老中医朴炳奎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佩文
国家级名老中医金哲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萍萍
首都名中医史大卓
首都名中医贾立群
首都名中医温建民
首都名中医谢立科
首都名中医金哲
首都名中医李方洁
首都名中医付国兵
首都国医名师许润三
首都国医名师王素梅
首都国医名师夏玉清
首都国医名师祝肇刚
首都国医名师李春生
首都国医名师于振宣
首都国医名师王鸿谟
肝脏,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的中枢,还兼具解毒、胆汁分泌、免疫调节等功能。
同时,肝脏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和受伤的内脏器官之一,熬夜、暴饮暴食、饮酒过度等等都可能导致肝病的发生。
慢性肝病患者数惊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然而肝病却一直是中国居民高发病和常见病,让中国成为一个肝病大国。
有数据统计,2020年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中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
2018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乙肝传染率高达5.1%-10%,约有8000万的病毒携带者,其中2000万为确诊病人。中国脂肪肝人数更是超过2亿。
《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数据还显示,2015年全国肝癌新发病例约36.5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50%。肝癌已是中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
60岁以下人群中,肝癌仍是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
肝脏最怕的4件事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的老龄化,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防治情况仍然形势严峻,导致肝病人数快速上升的主要有以下4大因素。
1、慢性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肝脏“第一杀手”,我国5类慢性肝炎患者已经超过1亿。肝炎发病率较高,一方面是由于病毒携带者数量众多,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免疫力降低,又不注意保护肝脏,因此更易感染慢性肝炎。
2、过量的酒精
我国至少有5600万酒精肝患者,长期饮酒超过5年、且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或2周内每天摄入超过80克酒精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这是因为乙醇及其衍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炎性物质和氧化物,可刺激肝脏细胞向纤维方向转化,超过一定阀值时,将造成不可逆的肝损伤。
3、过度肥胖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有赖于肝脏代谢,一旦超出肝脏负荷就容易引起肥胖,因此过度肥胖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问题。反过来,脂肪堆积在肝内又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导致肝功能下降,分解脂肪效率更低,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当脂肪肝发展超过一定限度,可引发胰岛素抵抗、应激性肝损伤等,如果不加以控制,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
4、药物滥用
除了直接作用于伤口的药物外,其余需要注入体内的药物大都需要经过肝脏分解和吸收,再输送全身,或者是药效发挥完毕后产生的废弃物质,也需要肝脏来代谢。因此,不少药物都会对肝脏产生一定副作用。
可惜很多人都存在药物滥用的情况,比如某些抗生素、中成药、消炎药、止痛药等,长期用药混乱或盲目用药不但容易产生耐药性,使疗效大打折扣,还可能损伤肝脏健康。
怎样才能做好肝脏护理?
肝脏一旦开始发生损伤,很多情况下都是无法逆转的,只能依靠肝脏自身的代偿功能来弥补,因此我们要有预见性地保养肝脏。
好的护肝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加以选择。
1、调饮食
慢性肝炎病患者饮食应该以“新鲜易消化”为主,同时注意适量原则,万不可暴饮暴食。
一般情况下,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适量补充蛋白质,但对于出现肝硬化倾向的晚期乙肝患者来说,每日饮食要减少蛋白质的含量;若乙肝患者出现了肝硬化倾向,在饮食中要适量降低脂肪和热量的摄入。
2、畅情志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体的情绪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思虑过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反而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3、忌饮酒
平时和朋友喝点小酒能够增加生活情趣,但是乙肝患者本身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对乙醇、乙醛的代谢能力减弱,即便是少量饮酒也会对脆弱的肝脏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为了保护肝脏,乙肝患者一定要对酒精说“NO!”。
4、遵医嘱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使用的药物也是不一样的,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需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生育需求以及工作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服用药物,千万不能擅自停止或者换药。
北京四惠中医医院肿瘤科特聘专家钟伟医生提醒,肝炎患者饮食宜清淡、低脂肪、高蛋白;腹水患者应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2g为宜;肝性脑病患者应低蛋白饮食,并多吃粗纤维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肝病患者除了做好日常护理,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非常重要,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才能避免病情的恶化。
下一篇:贾立群:食道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